貼心的顧客服務,真的不難

9
6 月

貼心的顧客服務,真的不難

——撰寫者:李佳容

  這是一個發生在筆者身上真實的案例。

  由於新冠疫情爆發,我原本計畫好要到國內某家銀行辦理開戶的事宜,只好延後。但隨著疫情指揮中心再度延長了三級警戒的日期,開戶這件事情,就變得一定得跑一趟處理,否則就會來不及了。

  在我決定要到分行去開戶前,我已經先打電話過去詢問:

  我:「請問一下貴銀行,現在去開戶,可以先預約嗎?」(言下之意,我並不想在銀行中待太久的時間,甚至是因為前面的客戶還在開戶,我只能漫長的等待,其實就我所知,很多銀行都已經有預約的服務了)。

  答:「沒有耶!」

  我:「Okay,那請問一下開戶大概要多久的時間?」

  答:「你可能要預留30分鐘的時間。」

  我:「喔,那請問你們這一陣子到貴分行的人多嗎?」(我還是想找到比較不用等待的時間點……)

  答:「你現在可以過來啊!」

  我:「Okok,謝謝!」(但我並沒有去。)

  其實在我打電話的這個時間點,正是確診人數爆增的日子,而分行所在的區域,是已經有確診個案的行政區。

  隔了約莫兩週,事情已經到了真的不能再拖延的狀態了!由於現在各家銀行都已經推出了不用跑銀行就可以「線上開戶」的戶頭,但我想要開戶的這家銀行,是有公股的半國營銀行,一般來說,這些銀行的「數位發展」都是比較慢的。不過我實在不想在疫情期間,還在銀行待30分鐘,甚至更久的時間。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,還是打電話到同一個分行詢問這件事情:

  我:「請問一下,你們有線上的數位帳戶可以開嗎?」

  答:「有啊!」(對方回答非常的平鋪直述,也沒有打算再告訴這個「未來客戶」,怎麼去申請。)

  我:「那請問一下,我需要先擁有貴銀行的一個一般帳戶嗎?」

  答:「不需要啊!」(她的口氣好像我問了一個天大的蠢問題。而且我當下想的是,那二週前我打到你們分行的時候,為什麼接電話的小姐沒有跟我說這件事情呢?我實在無法相信這個數位銀行正好就是在這兩週建立起來的。就算是如此,當時接電話的小姐也可以詢問:「請問您是不是不想到我們分行來開戶?我們即將要推出線上就可以開戶的數位銀行,您可以考慮看看。」)

  該名行員繼續回答:「您已經有其他銀行的數位銀行了嗎?只要有,就可以認證。(她有說了一些更詳細的內容,但我在此把它簡化)。

  我:「所以我只要上你們網站就可以知道去哪裡申請嗎?」(天啊,這個還要我詢問你,你才要告訴我嗎?萬一我是一個不會用網路搜尋,不知道打關鍵字的人怎麼辦?)

  答:「對,就是到我們官網,往下拉,中間就有「數位銀行」可以申請。」

  我:「好,謝謝!」

  我只能說,這家銀行服務「潛在客戶」的方式,真的是採取「簡潔有力」、「有問必答」,但是「沒問絕對不會答」的客服方式。尤其是「洞悉」不到客戶詢問問題背後的意涵是什麼,是最可惜的。


若再進一步試想,為什麼這家分行的行員會有如此反應:

  1. 缺乏訓練: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被告知,這樣的服務,可能會流失客人。 
  2. 沒有獎勵機制:也許這家分行的行員,以前也曾經試圖提供更好的服務。但是一個人努力的做,卻沒有得到實質的回饋或獎勵,久而久之,當然就漸漸放棄了。因為,多做也沒有好處,我為何還要多做? 
  3. 沒有良善的管考機制:這個分析跟上面第二題也有相關,因為主管可能沒有考核下屬客戶服務的機會(或機制),所以第一線的員工在接聽電話進行客戶服務的時候,很可能就會照著「個人的喜好」去回答客戶的問題。就算「得罪」客戶,因為查不出來是怎麼「得罪」(如果客人沒有去客訴),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
  其實,良善的溝通模式並不難建立起來,只要願意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即可。當然,良善的溝通所提供的就是「便利的」、「貼心的」服務。這些,還必須搭配相關制度的建立與配合,方能讓新建立起來的溝通模式,「長長久久」維持下去,最後成為企一種企業的氛圍或文化。

Follow and Share us!